| | | | | | |
天津市大港区位于太平洋西岸渤海湾畔的大港,古老而又年轻。蜿蜒壮观的贝壳堤,风景如画的古泻湖湿地,历久弥新的战国刀币,诉说着沧海桑田、历史变迁;碧水蓝天,扶疏叠翠,楼宇鳞栉,色彩斑斓,展示着滨海花园城市的现代气息。
天津市大港区始建于1979年11月,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主体产业的新型滨海城区。它地处天津市东南,东临渤海湾、塘沽区;南与河北省黄骅市接壤;西与静海县为邻;北与津南、西青两区交界全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米。东部多为滩涂,中部有面积为22万亩的大港水库,西部和西南部为肥沃的农田。全区南北长约48公里,东西宽约36公里, 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63平方公里,滩涂面积85.5平方公里,荒地72.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4公里。总人口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万人,占总人口的67%,境内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近20个少数民族。全区共辖4个乡、3个建制镇、5个街道办事处、60个居民委员会。大港区区位优势明显。距北京165公里,距天津新港28公里,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40公里,205国道、李港铁路穿境,丹拉、京晋高速公路与津港公路相联,交通极为便捷。大港区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藏量8.87亿吨,天然气储量360.5亿立方米。内陆水域面积达36万亩。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北大港水库,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蓄水量可达5亿立方米。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分布面积62平方公里,热水井出口温度在94℃-96℃之间,出水量为500吨/日。
大港区沐浴改革开放春风诞生、崛起。20多年来,勤劳智慧的大港人不断开拓创新,艰苦创业,实现区属GDP和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使大港成为天津发展最快地区之一,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环保模范城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思想,遵循“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根本思路,全力打造完备的基础环境,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创造规范的诚信环境、良好的人才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大港成为资金汇聚“洼地”和人才聚集“高地”;进一步发挥石化产业与资源优势,以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为重点,以开发区、海洋石化科技园、镇街工业园区为载体,构筑经济发展新平台。
大港区内建有两座大型热电厂,年发电量85亿千瓦时;四座水厂,日供水12万吨; 居民燃气率和住宅供热率100%,集中供热率80%以上;光电通讯网络覆盖全区;城区绿化覆盖率31.8%,人均公共绿地36.9平方米;2000多家不同经济成份的企业和商业、服务网点星罗棋布。
大港区197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现有常住人口44万,下辖三镇和五街
◆良好的区位条件
大港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濒临渤海湾 ,距天津港25公里,距天津机场38公里,距首都北京165公里
大港交通便捷,区内李港铁路、黄万铁路,均为天津港集疏通道,外连山广、丹拉、京津唐等高速公路。
天津港南疆码头建有石化专用库区,四条输油管线通向大港,原油年输、转能力800万吨。天津港新建的30万吨级岛式原油码头,为原油和产品输送提供有利条件。
◆丰富的自然资源
有大面积成片可利用国有荒地近10万亩,为石油、石化等大型工业项目提供理想的发展空间。
有稳定的淡水资源,大港水库总库容5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站。
◆充足的人力资源
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万人,其中,中高级人才1.5万人,主要集中在采油、石化等领域,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厚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区内有大中型科研院所19个,构建了完整的油品开发、石化技术研发体系。
生态高教园区坐落在城区北部,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滨海校区等7所院校进入园区,在校学生2.25万人。
◆完备的配套基础
大港电厂总装机容量131万千瓦,石化自备热电厂装机容量20万千瓦,电力供应配套网络完善。
区内年产天然气4亿立方米,陕气进津储备库年供气量11亿立方米。
◆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港城市环境整洁有序,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