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经过20年的建设,大港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1998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亿元,较“八五”末增长20%;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2.01亿元,较“八五”末增长62%,三次产业比重达到5:57:38;区级财政收入实现2.2亿元,较“八五”末翻了一番,提前二年达到“九五”规划目标。
1、农业及农村经济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截止1998年底,全区已有11个村、镇建设了公寓式、别墅式住宅,总建筑面积41万平米,入住农户3434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0%。毗邻城区的中塘镇先后于1997年、1998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分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区属工业已形成以城市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为主体,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工业实力显著增强。1998年区属工业总产值达52亿元,比“八五”末期增长43%。作为区属工业主要组成部分的乡镇工业企业,已发展到642家,其中部、市级企业集团4家;固定资产原值8.5亿元,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6亿元。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工产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轧延加工业、橡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构成大港区乡镇工业的六大支柱行业。乡镇企业生产的“红三角”牌电焊条、“鹏翎”牌胶管等产品在全国享有盛名,其中“鹏翎牌”胶管占有全国同类产品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城市集体工业企业332家,主要为驻区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1998实现增加值4.0783亿元。建筑业发展较快, 1998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3亿元,较“八五”末增长42%。中国石油化工第四建设公司及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第一建筑公司是驻区大型建筑单位,是大港区建筑业的龙头企业,能承建大型石油化工项目或民用项目。区属建筑公司已发展到4家,1998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15亿元。
信息咨询业。全区拥有注册会计师事务所2家、律师事务所4家,各类信息中介公司、咨询公司遍布城区,大港信息中心已完成规划,局部网络已开通,全区信息咨询网络已初步形成体系。此外,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业等行业也均取得较快发展。
为全区外向型经济发展龙头的大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7月5日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建立的,享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同等的优惠政策。该区位于大港城区东北部,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配套设施齐全。截止1998年底入区企业累计达75家,其中外资企业33家;内资企业42家,累计协议利用外资6755万美元,利用内资24000万元。开发项目涉及轻纺、电子、汽车装配、房地产等行业。韩国大宇集团、德国可耐福公司等一批国外知名跨国公司已落户该区。1998年入区企业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0.6亿元,增加值0.91亿元,分别较上年有大幅增长。目前开发区已建起了一支精干、快捷、高效的领导班子,使入区企业在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能享受高效、优质的服务。
横向经济联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截止于1998年底大港区与全国20多个地区有密切的经济往来,正式缔结友好区县14个。联合兴建企业75家,引进内资4.3亿元,引进项目涉及建材、印染、化工、土地开发、编织等多个行业。